本文作者:admin

考后压力大老师们的自我调节方式

admin 2小时前 13:52:35 5
考后压力大老师们的自我调节方式摘要: 当最后一份试卷被收走,教室里弥漫的紧张气息似乎还未散尽。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轻轻松了口气,却在转身时发现,内心的波澜远比表面的平静更难平复。这种压力并非源于试卷本身,而是来自对教学成果...
当最后一份试卷被收走,教室里弥漫的紧张气息似乎还未散尽。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轻轻松了口气,却在转身时发现,内心的波澜远比表面的平静更难平复。这种压力并非源于试卷本身,而是来自对教学成果的期待、对学生未来的牵挂,以及教育体系中无形的重量。有人将它比作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即便终点已近在眼前,脚步仍被无形的绳索勒得发痛。

有人选择在黄昏的操场散步,让夕阳的余晖将疲惫的思绪染成暖色调。他们数着跑道上的裂缝,听风掠过树梢的声响,仿佛在与时光对话。也有人把办公室变成临时画室,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勾勒出纷乱的线条,让抽象的焦虑具象成可涂抹的色彩。还有人习惯在深夜打开录音笔,将那些未说出口的担忧和期待转化成声音的碎片,像整理旧物般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。

真正有效的调节往往藏在生活的褶皱里。一位班主任在批改完所有试卷后,突然发现窗外的紫藤花开了,于是放下红笔,用手机拍下花影。那些被试卷压弯的腰板,此刻在花藤的柔韧中找到了共鸣。另一位教师则把压力写成诗,用文字的韵律对抗现实的沉重,诗句里藏着对教育的热爱,也流淌着对自我的救赎。

有些老师会把焦虑编织成故事,给学生讲完最后一课后,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,用笔尖在黑板上画出新的童话。他们相信,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传递希望。更多人选择在茶水间与同事分享故事,那些关于课堂上的小插曲、学生眼中的星光,成为化解压力的甘露。

压力从来不是洪水猛兽,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见教育者的责任与热爱。有人用运动来击碎它,有人用艺术来驯服它,还有人用沉默来消化它。真正重要的不是如何逃离压力,而是如何在压力中保持呼吸的节奏,让教育的火焰始终明亮。毕竟,那些在讲台上发光的人,终将在生活的角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