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上课不专心怎么和老师沟通

admin 4小时前 16:43:29 6
孩子上课不专心怎么和老师沟通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上课不专心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焦急地告诉我,孩子每天回家都抱怨"老师讲得没意思",但老师反馈孩子课堂表现很好。这种矛盾让很多家长陷入困惑,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上课不专心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焦急地告诉我,孩子每天回家都抱怨"老师讲得没意思",但老师反馈孩子课堂表现很好。这种矛盾让很多家长陷入困惑,其实背后往往藏着更深层的沟通密码。

记得有个案例,小宇妈妈每次和老师沟通都带着焦虑,说话时总把重点放在"孩子怎么总是分心",结果老师反而觉得家长不够配合。后来我建议她换个角度,先分享孩子在家专注画画时的专注力,再询问老师课堂上有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状态。当老师发现孩子对动手活动特别感兴趣时,开始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,效果明显提升。

沟通时要像解谜游戏一样,先找出关键线索。小美爸爸发现女儿经常在课堂上摆弄文具,但老师说孩子课堂纪律很好。通过深入交流,原来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缓解紧张情绪。老师于是调整了教学节奏,在课间增加几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,孩子逐渐放松下来,听课效率也提高了。
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"分心"密码。小杰妈妈发现儿子总是盯着窗外发呆,老师却说他课堂互动积极。后来通过观察,发现孩子对自然现象特别好奇,老师顺势在讲解知识点时加入观察窗外的互动环节,孩子反而更投入了。这提醒我们,沟通时要避免简单归因,多问"为什么"。

建立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。小乐妈妈每次找老师都带着担忧,但老师总觉得家长过于敏感。后来她选择在课后主动和老师聊孩子喜欢的动画片,从兴趣点切入,老师逐渐敞开心扉,分享了孩子在课堂上喜欢提问的特点。两人共同设计了"问题银行"的互动方式,让孩子把疑问写在便签上,课后由老师逐一解答。

沟通后要像种种子一样持续浇灌。小涵妈妈和老师达成共识后,开始记录孩子每天的专注时长,老师也调整了课堂提问频率。三个月后,孩子不仅能完成作业,还主动在课堂上举手发言。这种双向互动让教育更有温度。

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,他们的"不专心"往往藏着成长的密码。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合作代替对抗,教育就会变得更有力量。就像小宇妈妈后来发现的,孩子只是需要一个能激发兴趣的课堂环境,而老师也需要家长提供的真实反馈。这种双向的沟通,才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