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爱狡辩的孩子怎么管教

admin 2小时前 00:38:35 3
爱狡辩的孩子怎么管教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困惑于孩子频繁狡辩的现象。一位妈妈曾向我描述,孩子每次被批评都会说"你总是这样",甚至把责任推给老师或同学,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。这种看似"不讲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困惑于孩子频繁狡辩的现象。一位妈妈曾向我描述,孩子每次被批评都会说"你总是这样",甚至把责任推给老师或同学,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。这种看似"不讲道理"的行为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未被察觉的心理需求。

孩子狡辩的常见场景往往发生在日常小事中:作业本被弄脏时说"不是我弄的",玩具被摔坏时指责"是弟弟抢的",被要求早睡却抱怨"别人家孩子都熬夜"。这些行为看似在对抗规则,实则是孩子在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情绪。就像一个五岁的小男孩,每次妈妈说"该睡觉了",他都会搬出"隔壁王奶奶家的小狗都熬夜",这背后是孩子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规则的不理解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容易陷入两种极端:要么严厉训斥,要么过度妥协。但其实可以尝试"三步法"。第一,当孩子狡辩时,先放下评判,用"你是不是觉得...?"的句式引导思考。比如孩子说"不是我打碎的",可以问"是不是觉得被打碎的这个杯子很贵重?"第二,用具体事实打破孩子的想象。带着孩子一起检查现场,用证据说话。第三,设立明确的规则边界,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。就像一个家庭约定,手机使用时间到10点必须关机,而不是简单说"不准玩"。

我曾帮助一位父亲解决孩子总是找借口的问题。他发现儿子每次考试没考好都会编造各种理由,后来采用"情景模拟法":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,把错误点画出来,再问"如果这些错误出现在你朋友身上,你会怎么建议他?"孩子在思考中逐渐意识到狡辩无法解决问题,反而让父母更生气。

当孩子用"你总是这样"来对抗时,家长需要先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。一个妈妈发现女儿总是把"你总是这样"挂在嘴边,后来发现是自己经常用"你应该..."这样的命令式语言。改变沟通方式后,孩子反而开始主动表达感受,而不是用狡辩来逃避。

有些孩子狡辩是因为害怕被否定。比如一个初中生总说"你根本不懂",其实是因为他担心表达真实想法会遭到批评。家长可以尝试用"我理解你的感受"来替代"你又怎么知道",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的安全感。

在管教过程中,家长需要保持耐心。曾有位父亲分享,他发现儿子在游戏规则上总找借口,于是每天留出15分钟专门讨论规则,逐渐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。这种持续的引导比突然的训斥更有效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面对狡辩行为时,家长可以尝试"观察-共情-引导"的三阶段法。比如孩子说"不是我弄的",先观察具体情境,再共情孩子的感受,最后用事实引导正确行为。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,往往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。

当孩子开始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时,家长要给予积极反馈。一个家庭通过设立"问题解决时间",让孩子在遇到矛盾时先思考解决方案,而不是立刻找借口。这种改变需要时间,但会带来长久的改变。

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说教,而是需要理解他们的情绪需求。当孩子用狡辩来保护自己时,家长可以尝试用"我在这里"的陪伴方式,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,父母都会支持他。这种安全感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效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