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初中孩子作文不太好该怎么补

admin 6小时前 12:45:44 4
初中孩子作文不太好该怎么补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焦虑地问:"孩子作文总是写不好,是不是该报班补习?"可当我深入了解后,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源于家庭互动中的细节。一位母亲曾告诉我,她每天陪孩子写作文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焦虑地问:"孩子作文总是写不好,是不是该报班补习?"可当我深入了解后,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源于家庭互动中的细节。一位母亲曾告诉我,她每天陪孩子写作文到深夜,孩子却总把"我今天在学校..."写成"我在学校里...",这种机械式的重复,恰似我们成年人在生活里反复说着"我很好"却从未真正表达过内心。

初中作文困境往往藏着成长的密码。我曾接触过一个案例:小明的作文总是空洞无物,老师批改时用红笔画满问号。后来发现,这个孩子每天放学就沉迷手机游戏,父母却总在饭后催促他写作业。当父母意识到问题时,开始带着小明去公园观察落叶,讨论不同树种的特征,三个月后,小明的作文里开始出现"梧桐叶像手掌,银杏叶像小扇子"这样生动的描写。

写作是思维的外化,更是情感的流动。有位父亲分享了他的经验:他发现儿子写作文总用"非常"开头,就故意在晚饭时说:"今天你做的蛋炒饭,我觉得比上周好吃多了。"后来儿子的作文里出现了"蛋炒饭的香气像妈妈的怀抱"这样富有想象力的句子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,往往比机械的训练更有效。

当孩子遇到写作瓶颈时,父母的反应至关重要。我曾见证过这样的场景:女儿写作文卡壳,父亲没有直接指出问题,而是陪她整理书架,发现她收藏了几十张树叶标本。这个发现让女儿突然明白,作文需要真实的体验,于是她开始用这些标本写观察日记,三个月后,她的作文获得了年级一等奖。

写作能力的提升就像种植物,需要合适的土壤。有个家庭的转变很有启发:他们不再把作文当作任务,而是每周进行"家庭故事会"。妈妈会分享童年趣事,爸爸会讲述工作中的小插曲,孩子则负责记录。这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的文字逐渐有了温度,从最初的"今天老师讲了...""变成了"阳光穿过教室的窗户,照在讲台上,像给老师披了一件金纱"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表达者,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他们的节奏。我曾帮助一个沉迷网络的男孩,通过让他记录每天看到的"三个有趣的事物",逐渐培养起观察力。三个月后,他的作文里出现了"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后座,总挂着一盆绿萝"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。这让我想起一个哲理:写作不是技巧的堆砌,而是心灵的自然流淌。

当孩子面对作文时,父母的陪伴比辅导更重要。有位母亲的做法值得借鉴:她不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,而是每天睡前和孩子聊"今天最开心的事"。这个习惯让孩子的文字逐渐有了情感,从"今天考试考了90分"变成了"数学试卷上的红勾勾,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"。这种细腻的互动,往往能打开孩子表达的闸门。

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,更需要理解。我曾遇到一个案例:孩子总抱怨"没什么可写",父母却不知如何应对。后来他们开始带孩子去菜市场,观察摊主与顾客的互动,记录不同蔬菜的形状和颜色。这个过程让孩子明白,生活处处是素材,作文不是无源之水。三个月后,孩子的作文里出现了"西红柿在篮子里滚动,像在玩捉迷藏"这样生动的比喻。

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,被理解。当父母放下焦虑,用温暖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表达,作文的困境自然会找到突破口。就像那个在作文中写下"妈妈的围裙沾着面粉,像一片温柔的云"的孩子,他的文字里藏着最真实的成长印记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