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孩子上课坐不住家庭训练方法
上周有位妈妈来找我,她的小儿子小明在课堂上总喜欢摆弄文具,老师多次提醒他都没用。更让妈妈崩溃的是,小明回家写作业时,书桌前坐不到十分钟就要起身走动。我注意到小明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各种小玩意,妈妈说他从小就对玩具特别着迷。后来我们发现,小明的注意力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,总是被眼前有趣的东西牵引。当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,简单的提醒根本无法让他平静下来。
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尝试"五感训练法"。比如在孩子写作业前,让他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,感受空气进入鼻腔的清凉,再慢慢吐出时体会胸腔的扩张。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帮助孩子建立专注的仪式感。记得有位叫小雨的女生,她总在课堂上摆弄头发,后来妈妈每天陪她做"感官游戏",用不同材质的布料让孩子触摸,用各种声音让孩子辨别。三个月后,小雨在课堂上能安静地听完一整节课,回家写作业时也不再频繁分心。
建立规律的作息同样重要。很多孩子上课坐不住,其实是因为身体处于疲劳状态。就像我接触过的案例,小杰的父母总想着让他多学习,凌晨一点才让他睡觉。结果小杰上课时总是犯困,注意力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。后来调整作息,保证孩子每天十点前入睡,早晨起床后先进行二十分钟的户外活动,小杰的专注力明显提升。家长要明白,孩子不是故意不听话,而是身体在发出"需要休息"的信号。
家庭互动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。有位爸爸发现,每次辅导作业时,孩子总是不耐烦地打断他。后来他改变了策略,不再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,而是先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道题,再用轻松的语气说:"我们来玩个游戏,看谁先发现这个题目的规律?"这种改变让父子间的对抗变成了合作。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被指责时,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就像春天的花朵有不同的绽放方式。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肢体活动,有的孩子则适合安静的环境。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孩子的节奏,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。当家长放下焦虑,用耐心和智慧去陪伴,孩子自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专注之道。记住,教育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场温暖的接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