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news

那些年师生情的温度现在还能感受到吗

news 1小时前 21:30:43 2
那些年师生情的温度现在还能感受到吗摘要: 那些年,教室里飘荡的粉笔回声总让我想起某个清晨。阳光斜切过黑板的裂缝,粉笔灰在光柱里跳着细碎的舞步,班主任用沙哑的嗓音念着"要像种子一样成长",那时的我们以为这句话会像春雨般渗进骨...
那些年,教室里飘荡的粉笔回声总让我想起某个清晨。阳光斜切过黑板的裂缝,粉笔灰在光柱里跳着细碎的舞步,班主任用沙哑的嗓音念着"要像种子一样成长",那时的我们以为这句话会像春雨般渗进骨髓。如今站在大学图书馆的落地窗前,指尖抚过玻璃上凝结的雾气,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,却再听不见当年的晨读声。时光像把钝刀,把记忆削成薄片,每片都浸染着不同的温度。

曾经的教室里,老师总在讲台上放着温热的搪瓷杯。午休时分,窗外的蝉鸣与粉笔的沙沙声交织,讲台上的茶水蒸腾着氤氲,模糊了镜片却清晰了眼神。那些年,我们习惯在课后追着老师问问题,直到暮色染红走廊,才带着未解的困惑离开。如今智能手表提醒着会议时间,电子屏幕取代了黑板,连提问都变成了弹幕式的碎片。但每当深夜伏案时,耳畔仍会浮现当年老师轻声说"再想想"的语气,像一盏不灭的灯。

记得有位语文老师总在作文本上画小太阳,她说文字是心灵的温度计。那时的我们把作文本藏在书桌抽屉最深处,期待着红色批注里藏着的温度。如今的写作软件能自动检测语法错误,却无法丈量文字背后的情感重量。偶尔翻出泛黄的作文本,那些稚嫩的字迹依然在诉说,而老师用红笔圈出的句子,竟比任何智能算法都更精准地击中了内心的褶皱。

有些师生情如同老茶,越陈越有回甘。记得毕业那年,班主任在毕业典礼上说"你们都是我的骄傲",那时的掌声震落了礼服上的樱花。十年后重逢,她捧着新书在咖啡馆里谈论教育,我们却在她眼角的细纹里看见了时光的刻度。那些年共同经历的晨昏,那些年彼此扶持的时刻,像深埋地下的根系,在岁月深处依然牵动着彼此的生命力。

如今的课堂上,投影仪的光束太过刺眼,连老师的声音都显得单薄。但每当看到年轻教师认真批改作业的侧影,总能想起当年老师伏案备课的模样。或许教育的温度从未消失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传递。像春日的细雨,落在不同的土壤里,滋养出相似的绿意。那些年师生情的温度,或许就藏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瞬间,等待着被重新发现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