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news

小孩上课老是讲话和动怎么办

news 4小时前 21:52:38 4
小孩上课老是讲话和动怎么办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上课不专心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的儿子小宇在数学课上总是偷偷转笔,打断老师讲课,老师多次提醒后依然我行我素,这让家长既焦虑又无助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上课不专心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的儿子小宇在数学课上总是偷偷转笔,打断老师讲课,老师多次提醒后依然我行我素,这让家长既焦虑又无助。其实很多孩子都有类似表现,但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。

有个五年级的女生小雨,每次语文课都像被钉在座位上,老师提问时她总是举手却说错答案,同学笑她的时候,她又会突然站起来纠正别人。这种行为背后,其实是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理。当课堂互动变成单向输出,那些原本活泼的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存在感。就像小雨的妈妈发现,孩子在家也总爱抢着说话,但只要得到回应就会安静下来。

有些孩子在课堂上频繁走动,其实是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排斥。记得一个四年级的男生小杰,每次英语课都会在座位上摆弄橡皮,甚至偷偷把课本折成纸飞机。老师发现他其实对英语很感兴趣,但因为发音不标准总被同学嘲笑,这种挫败感让他用小动作来逃避。家长往往只看到表面的"不守纪律",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脆弱。

还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,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小浩,每次上课都会突然站起来发言,即使老师没叫到他。后来家长才知道,孩子在家中被长期忽视,父母工作繁忙,很少主动和他交流。课堂上的"插话"成了他表达被爱的方式,就像他妈妈说的:"他每次说话时,眼睛里都有光。"

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。有的需要更多肢体活动才能专注,有的渴望通过互动获得认同,有的则在逃避某种情绪困扰。作为家长,不妨试着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表现得特别专注,比如画画时、运动时或听故事时。找到这些"黄金时刻",就能发现孩子真正的学习方式。

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,可能是因为座位安排不合理。一位爸爸分享说,他发现孩子在靠窗的位置特别容易分心,但坐在教室后排时却能安静听课。这说明环境因素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不容忽视。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,尝试调整孩子的座位位置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家长需要做的不是一味批评,而是建立新的互动模式。就像一个妈妈说的,她开始每天放学后和孩子玩"课堂重现"的游戏,让孩子复述当天学到的内容。没想到孩子变得特别期待,甚至主动整理笔记。这种双向互动比单纯说教更有效。
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密码,就像有的孩子需要在运动中释放能量,有的则在音乐中找到专注力。家长要做的不是强迫孩子改变,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不那么"规矩"时,或许正是他们寻找自我表达的信号。理解这些信号,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