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春期孩子出现厌学的原因是什么
有的孩子厌学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困境。小雨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,她总说“老师讲课太快,我跟不上”,但实际课堂上她频频抬头偷看窗外。直到一次家长会,班主任透露她最近总是独自坐在角落,连最简单的小组讨论都不敢参与。原来小雨因为转学后被同学孤立,每天上学就像走进一座孤岛。她曾偷偷在日记里写:“我宁愿在操场跑一千圈,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上课。”这种对社交的恐惧,往往比学业本身更让孩子窒息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对自我价值的怀疑。小杰从小被父母夸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但中考后成绩下滑,他开始频繁逃课。有次我陪他在学校门口抽烟,他突然说:“你们总说我要考重点高中,可我连自己是不是废物都搞不清楚。”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紧,很多孩子在成绩波动时,会陷入“我是不是不够好”的自我否定漩涡。他们不是不想努力,而是找不到努力的意义。
有些家长会发现,孩子厌学时反而更爱沉迷手机。小乐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数一遍儿子的手机使用记录,发现他深夜还在刷短视频。但更让她心痛的是,孩子说:“你们不懂,我其实想学,但课本里的知识都像密码一样难懂。”这种对学习方式的抗拒,往往源于孩子觉得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与自己脱节。他们渴望被理解,而不是被说教。
最让我难忘的是小桐的案例,他父母为了让他专注学习,把手机、游戏机、甚至玩具都收走了。可小桐在课堂上总是走神,成绩一落千丈。直到某天他突然说:“你们知道吗?我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逃出这个家。”这句话像一记重锤,让父母明白,过度控制的爱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动力。孩子需要的不是被限制,而是被尊重。
其实厌学背后,往往是孩子在寻找自己的声音。就像小宁,她曾因为父母坚持让她学钢琴,偷偷把琴谱撕掉。但后来她告诉我:“我其实想学画画,可每次画画时都觉得妈妈在旁边盯着。”这种对兴趣的压抑,会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强行拔苗助长只会让种子枯萎。
面对厌学的孩子,家长不妨试着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声音。就像小浩的父母,发现儿子成绩下滑后,没有急着责备,而是陪他一起整理书桌。当儿子说“这些书本太重了”时,他们终于明白,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书本,而是更轻盈的内心。教育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理解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