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news

小孩上课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怎么办

news 12小时前 17:46:18 6
小孩上课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怎么办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上课不专心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儿子小明每次上课都像被按了暂停键,铅笔在课本上画满涂鸦,橡皮擦成了他最爱的玩具。老师多次提醒,家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家长咨询孩子上课不专心的问题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儿子小明每次上课都像被按了暂停键,铅笔在课本上画满涂鸦,橡皮擦成了他最爱的玩具。老师多次提醒,家长回家后却只能看到孩子低头玩手机,这种无力感让很多父母陷入焦虑。

其实孩子的小动作往往像一面镜子,照出家庭教育的细节。我曾接触过一个案例,小雨的妈妈总担心孩子成绩下滑,每天放学回家就逼着孩子做题,连吃饭都要带着笔记本。孩子在课堂上偷偷画漫画,其实是对枯燥学习内容的无声抗议。当老师发现小雨在课本空白处画满小人时,才意识到孩子需要的是更有温度的互动。

有些孩子像小杰,他在课堂上频繁摆弄文具,其实是因为晚上熬夜打游戏导致白天犯困。父母发现孩子书包里藏着游戏机时,才明白这种行为背后是睡眠不足和兴趣错位。更有趣的是,有个男孩总在课堂上摆弄橡皮,后来老师发现他其实是想通过这种小动作来缓解紧张情绪,因为他在课堂上总被老师点名。

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长跳出"纠正"的思维定式。我建议先观察孩子的小动作规律,比如是否在特定科目出现,是否和同桌有互动。有位爸爸发现孩子总在数学课上摆弄尺子,后来才知道孩子对建筑模型感兴趣,于是把数学作业改成设计图纸,孩子上课时竟然专注得像个工程师。

教育需要创造"心流"体验。我见过一个班级,老师把语文课设计成情景剧,让孩子们扮演课文角色,原本爱做小动作的男孩在课堂上成了最活跃的"小演员"。还有位妈妈把孩子的绘画天赋转化为学习动力,让写作文变成画故事漫画,孩子反而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。
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,就像有的女孩总在课堂上摆弄发绳,其实是想通过这种小动作来平衡情绪。关键在于家长能否发现这些行为背后的需求,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是"不听话"。有时候,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规矩,而是更合适的引导方式。

教育是场双向奔赴的旅程。当父母放下焦虑,用好奇的心态观察孩子的行为,就会发现那些小动作里藏着成长的密码。就像我见过的案例,一个男孩总在课堂上摆弄橡皮,后来家长发现他其实是在等待老师提问,于是调整了互动方式,孩子反而变得专注起来。这种转变不是奇迹,而是理解与陪伴的自然结果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