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news

初一学生不上学了可以退学不

news 5小时前 08:44:24 5
初一学生不上学了可以退学不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曾遇到过很多家长在孩子初一阶段面临"不上学"的困境。他们往往带着焦虑和无奈找到我,问"能不能退学"。这个问题背后,藏着太多需要被看见的痛苦和挣扎。去年有个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曾遇到过很多家长在孩子初一阶段面临"不上学"的困境。他们往往带着焦虑和无奈找到我,问"能不能退学"。这个问题背后,藏着太多需要被看见的痛苦和挣扎。

去年有个女孩小雨,成绩一直不错,但初二那年突然拒绝上学。家长发现她每天躲在房间里,手机屏幕一直亮着。后来才知道,她因为被同学恶意传播谣言,怀疑自己得了传染病,甚至不敢和同学说话。这种心理创伤让她的学习生活彻底崩溃,但家长却误以为是"不听话",准备走退学程序。直到我们介入,才明白她需要的不是退学,而是专业的心理疏导和重新建立安全感。

有些孩子则是被"内卷"的教育环境逼到角落。小杰的父母都是高知群体,从小给他报各种补习班,成绩稍有波动就批评他"不努力"。初一时他开始逃课,不是因为厌学,而是对学习产生了恐惧。这种情况下,家长的焦虑往往加剧孩子的逃避,他们需要的不是退学,而是调整教育方式,给予孩子喘息的空间。

还有家长会因为经济压力选择退学。小芳的父母经营小生意,生意不景气时,父亲认为孩子读书不如打工赚钱,强行让她辍学打工。但孩子其实很渴望上学,只是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阴影下失去了勇气。这种选择背后,是父母对现实的无奈,但孩子需要的可能是更长远的支持,比如职业规划指导或助学政策的了解。

教育从来不是单行道,很多孩子在初一阶段的"不上学",往往源于被忽视的内心需求。就像小林,他成绩中等,却因为父母总是比较他和班上第一名,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。当家长准备让他退学时,我们发现他其实渴望被认可,只是需要不同的引导方式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面对"不上学"的情况,家长更需要冷静思考。退学可能带来短期的"解脱",但会让孩子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,甚至影响未来的人生选择。与其仓促决定,不如先了解背后的原因:是学业压力太大?还是人际关系困扰?或是家庭环境变化?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。

我曾见证过几个案例,当家长选择帮助孩子而不是退学时,奇迹往往会发生。小美原本想退学打工,但父母没有直接说"不行",而是带她去见职业规划师,发现她其实更适合职业教育。现在的她正在一所职高学习护理专业,对未来充满期待。这说明,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,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式。

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长,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。当孩子出现"不上学"的情况,家长更需要做的不是退学,而是倾听、理解、支持。就像小浩,他因为父亲的严厉管教而厌学,但当父母学会用平等对话代替指责,他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。这些案例告诉我们,退学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,而是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方式的起点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