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爱和信任代替说教或许能帮助儿子走出强迫症的困扰
曾经的教育方式总在深夜的台灯光下展开。当我发现他总要在书包里藏个手帕,或者在写作业时不断用橡皮擦掉铅笔痕迹,便开始用"要控制住自己"的语句反复叮嘱。那些话语像弹珠般在房间里来回弹跳,最终落在他紧绷的肩颈上。直到某个暴雨夜,他蜷缩在客厅角落,双手死死攥着门框,我终于看清那些重复动作背后,藏着对失控的恐惧。
后来我学会了在清晨给他泡一杯温热的牛奶,用轻柔的语气询问他是否想听睡前故事。当他说"不用了"时,我便把书页轻轻合上,让晨光代替那些沉重的说教。有时他会突然停下洗手动作,用发红的眼睛看着我,像在等待某种审判。我放软了语气,只是把热毛巾递到他手中,让他感受到温度比规则更真实。
我们开始用游戏的方式丈量时间。他数着台阶数到三十七才能进屋,我便在台阶上放些彩色的鹅卵石。当他反复检查门锁超过五次,我会在门把手上贴张小纸条,画着笑脸。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,渐渐织成一张温柔的网。某天他突然说"妈妈,我想试试不数台阶",那句简单的话让空气突然变得柔软。
我开始观察他指尖的纹路,发现那些不自主的重复动作像在编织某种密码。当他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时,我悄悄在旁边记录下每个瞬间。当他说"我害怕弄脏东西",我便用沾着水的指尖在桌面画圈,让他看到污渍如何在阳光下消逝。没有刻意的教导,只有对生命本能的接纳。
现在他依然会在某些时刻陷入循环,但那些瞬间不再被焦虑填满。当他说"我需要再洗一次",我会把洗手液换成他喜欢的薄荷味。我们用沉默代替争吵,在他完成仪式时给予安静的陪伴。或许真正的疗愈不在于消除重复,而在于让每个重复都带着温度,让每句"我需要"都找到回应。
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他正蹲在院子里数蚂蚁。那些细小的黑点在他眼中或许藏着某种秩序,而我终于明白,爱不是消除他的不安,而是成为他安心的锚点。当他说"妈妈,我感觉好多了",我看到他眼里的光比任何说教会更明亮。
